两海外研究中心论文入选 2025 年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全球智库征文成果

发稿时间:2025-11-19浏览次数:10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11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字经济论坛上,2025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全球智库征文活动成果正式发布。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推荐的斯里兰卡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心主任马欣达(Sugath Senarath)、东非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心(坦桑尼亚)副主任大卫米里肖(David Haruna Mrisho)的论文成功入选文明交流互鉴主题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我院海外研究平台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张艳秋副院长出席了论文成果发布会。

 


本次全球智库征文活动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新华社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研修院联合主办,旨在汇聚全球智慧、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术研究与成果创新。活动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中国、巴西、坦桑尼亚、韩国、柬埔寨、沙特、斯里兰卡、泰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11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国际组织积极投稿。经主办方严格评审,最终围绕数字技术发展网络空间治理文明交流互鉴合作成果共享四大主题,精选2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纳入成果名单,我院推荐的两篇论文凭借深刻的观点与扎实的研究,成功跻身文明交流互鉴主题入选成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斯里兰卡研究中心主任、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大众传媒系主任马欣达的入选论文题为《数字媒体促进人文交流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该论文指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与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动力,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合作研究、知识分享与经验交流尤为关键。他强调,数字平台与数字技术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知识共享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提升学术对话的包容性,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筑牢人文交流根基。

 

人类命运共同体东非研究中心(坦桑尼亚)副主任、坦桑尼亚圣奥古斯丁大学公共关系系主任大卫米里肖的入选论文题为《数字素养赋能非洲青年的重要性》。该论文聚焦中非数字合作的实践价值,强调中非数字合作不仅重塑了非洲数字发展格局,更成为全球国际伙伴关系的典范;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技术供给、数字素养培训、文化交流等多元途径,中非伙伴关系正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逐步弥合历史形成的数字鸿沟,助力非洲民众更好融入数字时代。

 

两篇论文是中国传媒大学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平台的重要成果,此次两位海外研究中心主任的论文入选既是对我院国际学术研究实力的肯定,也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与实践提供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鲜活视角。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将持续携手全球合作学者,深化网络空间治理、数字文明交流等领域研究。

 

    |孙玉红

    |周验

    |刘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