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70周年校庆|“对话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召开

发稿时间:2024-09-29浏览次数:10


9月25日,“对话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来自中国、阿根廷、埃及、巴基斯坦、法国、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墨西哥、日本、坦桑尼亚、委内瑞拉、英国等13个国家的高校、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深入研讨交流。


大会合照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魏海生,美国圣彼得大学副校长朱卫东,日本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专务理事、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西堀正司,法国指南针智库理事长、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巴斯致开幕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主持。


张树庭校长致开幕辞


张树庭在致辞中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经成为国内、国际研究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重要智库,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开拓创新意义及实际影响力的国际联合研究工作。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连续举办了三届,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国际对话平台。希望大家充分交流、深入研讨,积极贯彻“三大倡议”,助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把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研究与实践走深走实。


魏海生委员致辞


魏海生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并已载入中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希望并衷心祝愿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加强交流合作,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传播和实践方面,取得更多的成绩。


朱卫东副校长致辞


朱卫东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希望通过跨文化合作,培养出更多富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领袖人物,希望中美青年一代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健康、经济不平等等一系列全球问题的中坚力量。


西堀正司会长致辞


西堀正司在致辞中说,日中友好协会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人员交流、经济、学术、体育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传媒大学在今年夏季派遣专家学者前来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将继续努力,为促进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巴斯理事长致辞


巴斯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和愿景,它让大家能够在共同规划人类发展前景的同时,在交流中减少和消除分歧。我们要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学习,推进和平与发展,共同谋划一个更美好的人类未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主持


李怀亮在开幕式主持时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在,世界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在人类历史的这一重要时刻,我们有幸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对话来促进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幕式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邱小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坦桑尼亚圣奥古斯丁大学校长、人类命运共同体东非研究中心主任马哈鲁作主旨发言。


邱小琪副会长作主旨发言


邱小琪以《深化全球南方合作,共筑命运共同体》为题发言。他表示,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是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也是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的人间正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参与,离不开“全球南方”的有力支持和积极努力。中国和“全球南方”在相互尊重、独立自主、不干涉内政,反对霸权霸道等重大国际关系原则上有共同的价值观,在和平与发展问题上有共同的追求,对当今国际和地区事务有相似的看法和立场,应当继续深化合作,加强媒体合作、智库对话与人文交流,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作主旨发言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以《以真正的多边主义外交开辟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美好未来》为题发言。他表示,人类社会休戚相关,多边外交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多边主义的坚定践行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并引领多边外交活动,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中国将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倡导的真正多边主义,将为人类社会应对新挑战、开创美好未来提供重要动力。

张维为院长作主旨发言


张维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多重文化文明渊源的理念》为题发言。他表示,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人民对整个世界大势的一种认知,世界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很多问题的解决只能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宽容,这与世界上许多其他不同民族的传统思想相一致,具有古老的文明渊源。中华文明具有深远智慧和高度现代性,学者应当团结起来,共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许多宝贵的文明智慧。

马哈鲁校长作主旨发言


马哈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视角》为题发言。他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持久面强劲的动力,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带来了更大的确定性,促进了全球范围的人文交流。对话能够使我们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想法是否能够真正的实现。非洲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和人力资源,迫切地需要合作,从而进一步挖掘自然资源的潜力,创造有价值的、共享的未来。


来自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美国圣彼得大学、韩国国立仁川大学、日本东洋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坦桑尼亚圣奥古斯丁大学等20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对话”“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分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分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拉丁美洲分论坛”四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分论坛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对话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对话









分论坛二: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分论坛


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分论坛











分论坛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分论坛

论坛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分论坛










分论坛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拉丁美洲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拉丁美洲分论坛












通讯员|张苏秋
摄影|申皓文 唐佳楠 王 婧
单浩峰 杨东霖 徐嘉何 郝博文
蔡肖翰 李逸飞 石豫远 赵夏彧
编辑|余牧窈
责编|汲 惠 申皓文
编审|袁 冶 储钰琦



文章转载自:中国传媒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