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国际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成功举办

发稿时间:2022-12-28浏览次数:81

2022年12月28日,以“妇女国际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主题的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教授、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副院长张艳秋教授等参加了论坛并做了致辞和发言。


图片


我校校长张树庭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媒介和女性教席自2005年成立以来,顺利地完成了教科文组织国际传播发展项目、提升中国大众传媒的性别意识等项目,开展了三八节、妇女制作新闻等特色活动,多次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肯定和支持。教席与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的相关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合作,大大拓展了中国传媒大学在性别传播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国际的学术影响力。未来中国传媒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教席的发展,希望教席不忘初心,继续整合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华女子学院的优势资源,推动全球的媒介女性研究、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取得更多令人期待的成果。


图片


开幕式后,举行了主旨演讲和三个平行论坛。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做了主题为《作为新共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诠释了现代化、现代性和全球化的不同内涵,揭示了现代化正反面两个方面的特点、西方现代性在全球范围内的无限延展以及所引发的全球化的困局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挑战。他强调要促进新共识,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还是一种共同行动。在共同行动中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种人类新共识,其中也包括在妇女问题研究、以及国际传播媒介中的共同行动。事实上,媒介从业人员中的女性力量,甚至超过了半边天,女性的力量在传媒和文化领域的力量,比其他部门可能更为巨大。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张艳秋教授在下午的平行论坛做了主题为《全球发展传播下的建构性新闻》的发言。张艳秋教授主要从探寻全球发展传播路径的角度阐述了建构性新闻的价值,对其有别于西方传统新闻报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她强调虽然欧洲一些国家也在倡导建构性新闻,但建构性新闻在中国更具有整体性和联动性,以实现国家层面的核心议程为重心,突出媒体的社会责任导向,这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图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是教科文组织推动大学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间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项目。目前在114个国家设有917个教席,中国有23个教席。媒介与女性教席是教科文组织设在中国信息传播领域和女性/性别研究领域的唯一教席。教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5年设立于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批准在中华女子学院设立联合教席,聚合两校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教席平台。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是教席开展学术交流的品牌活动。来自23个国家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嘉宾参加了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