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全球抗疫之美股熔断

发稿时间:2020-03-26浏览次数:72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笑话,“巴菲特活到89岁才看见五次熔断,我10天就实现了四次,看来我要比股神厉害。”玩笑之余,此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见一斑。


熔断始末

 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一”催生出美股熔断机制。在没有明确下跌原因的背景下,美股市场却突然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价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在一天内狂泻508.32点,跌幅居然高达22.6%。因此,1988年2月,熔断机制出台,在美国常规交易时段,根据标普500指数下跌达到7%,13%和20%,分别设置一级市场熔断、二级市场熔断和三级市场融断。此后,美股市场上第一次触发熔断是1997年的10月27日。正如笑话中说的,最近十天,美股市场又相继触发了四次熔断。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是这几次美股熔断的导火索。新冠肺炎在全球的传播直接影响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输入性疫情的担忧令全球贸易承受了极大压力,全球确诊病例人数快速攀升,世界各国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些风险信号加速了投资者的避险情绪的扩张。同时,美联储的一系列紧急货币政策操作,揭露了美联储对本次疫情冲击的高度忧虑。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笑话,“巴菲特活到89岁才看见五次熔断,我10天就实现了四次,看来我要比股神厉害。”玩笑之余,此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见一斑。


熔断始末

     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一”催生出美股熔断机制。在没有明确下跌原因的背景下,美股市场却突然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价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在一天内狂泻508.32点,跌幅居然高达22.6%。因此,1988年2月,熔断机制出台,在美国常规交易时段,根据标普500指数下跌达到7%,13%和20%,分别设置一级市场熔断、二级市场熔断和三级市场融断。此后,美股市场上第一次触发熔断是1997年的10月27日。正如笑话中说的,最近十天,美股市场又相继触发了四次熔断。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是这几次美股熔断的导火索。新冠肺炎在全球的传播直接影响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输入性疫情的担忧令全球贸易承受了极大压力,全球确诊病例人数快速攀升,世界各国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些风险信号加速了投资者的避险情绪的扩张。同时,美联储的一系列紧急货币政策操作,揭露了美联储对本次疫情冲击的高度忧虑。


表1 历次美股触发熔断


资料来源:作者搜集整理


     美股熔断表面看似股民对新冠疫情下经济市场的短期看衰,实则反映了美国经济长期脱实向虚的经济后果,以及全球市场的低迷情绪,高杠杆、企业高债务和美国股市泡沫才是接连熔断发生的“真凶”。本月以来,美联储两度紧急降息,已累计下调了基准利率150基点,并重新启动了QE计划。对于美股触发熔断,最该担心的是原油价格。早在今年3月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OPEC会议上,俄罗斯拒绝在减产问题上做出妥协使得会议草草结束,而次日沙特阿拉伯即宣布削减所有等级原油价格6-7美元/桶,同时沙特还做出了随时增产20%原油的强硬姿态。受全球石油争端的直接影响,截止目前,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价已经下跌至大约35.9美元左右,WTI原油期货收盘价也下挫至33.2美元一桶左右。目前看来,全球抗疫中,更要防止疫情带来的次生危机,尤其要谨防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周期的魔咒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表现出扩张和收缩交替的规律性。宏观经济学教程中,根据经济周期理论,通常把经济发展划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和萧条阶段,通常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如1929年的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等等,具体如下表。


表2 历史上的全球经济危机


资料来源:作者搜集整理

     1862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市场经济存在着8-10年的中周期波动,这种周期波动以设备更替和资本投资为主要驱动因素。设备更替与投资高峰期时,经济随之快速增长,设备投资完成后,经济也随之衰退。根据过去的经验,朱格拉经济周期最具有代表性,几乎每隔十年,世界就要面临一次全球经济危机。而每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无一例外地伴随着股市下跌、金融挤兑等普遍性特征。

     如今,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2011年欧债危机,距离上一次全球范围内大的危机已经过去近10年,加之这场全球弥漫的疫情的影响,不得不叫人格外警惕。标普500指数两周内出现四次熔断,较不到一个月前创下的纪录高位下跌了将近30%,这种“过山车”式的市场反应,已足够说明问题。疫情当前,经济信息很快就会消融,人们对生命的关心远超过一时的经济发展,静下心来冷静思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经济安全和生命安全又是密切相关,二者都是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生要素。


趋利避害,守正创新

    美股的接连熔断,一定程度上意味着2019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经济的失格和中国经济的坚韧。例如,3月18日当天,国际原油价格每桶跌至25美元以下,截至当天收盘,4月交货WTI原油期货每桶报价20.37美元,跌幅为24.42%。在原油价格大跌之际,各国的炼油厂商也在加紧行动扩大原油购买规模。中国多艘超大巨型油轮驶向沙特港口,体现出巨大的运输优势。美股触发熔断,给世界经济敲响警钟,中国在行使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抗疫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疫情之后的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出口转内需,将出口导向的全球化转为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短期内,应积极响应全球抗疫,加快抗疫医疗物资的生产与出口。长期来看,始终要践行基于内需的全球化路径。提高国内市场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通过国内市场吸引外部优质产能和资本,开展附加值高的深入全球化。

    二是继续支持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深化供给侧改革,创新产业发展新动能,尽快实现产业现代化、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一方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借5G引领下的现代化建设之东风,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国具有的制度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保障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三是有计划地开展海外投资,按步骤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议程。疫情之后,贸易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因为全球都需要更快或更低成本的获取战略物资。中国在国内抗疫中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可以为全球抗疫提供借鉴,共同减小疫情的全球危害。在参与全球抗疫的过程中,继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争取扩大在疫情以外的经济、文化、基础建设等领域的多方合作,在合作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最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3月16日同意大利总理孔特通电中的话:“我们将慎始如终,力争尽早全面彻底战胜疫情,为各国防控疫情提供信心。”

(作者:张苏秋,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