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稿时间:2020-04-20浏览次数:441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2019》指出,传染病疫情已经对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造成影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全球传染病爆发频率持续升高:1930-2013年间,全球共有12012起记录的疫情,波及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全球约4400万人。本次新冠病毒已传播至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病毒感染人数不断攀升,死亡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4月17日,全球已有219万余人感染,14.7万人死亡,其中,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的严峻形势,唯有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最终才能战胜疫情。

  一、传染病疫情防控需凝聚全球创新力量,形成全球科学防治攻关合力传染病疫情防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当前,新冠病毒在全球加速蔓延,蔓延态势愈演愈烈。面对疫情,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凭借自己的科技力量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所有问题。聚合全球科技界的力量,强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形成全球科学防治攻关合力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支撑。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科研路线图:新冠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上指出,“我们需要集体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来回答我们目前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以协调全球科研力量,确定应对新型冠病毒的研究重点,讨论诊疗方案和推动开发疫苗”。如今,全力以赴、协同合作,以科技创新力量共抗疫情,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共识。面对新冠病毒对人类生命健康和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世界各国开始加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科研投入,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联合科研攻关,共同应对和遏制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快速蔓延。

  例如,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是由世界经济论坛、英国惠康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同挪威、印度政府于2017年冬季达沃斯论坛期间资助成立的,旨在通过加强疫苗研发的联合研究,提升全球抗击传染病疾病传播能力的联盟。该联盟曾支持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疫苗的研发。在2020年1月举办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上,该联盟宣布已启动与美国Inovio、Moderna生物医药企业、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过敏症和传染病国家研究所(NIAID)等联合研究项目,共同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制药目前正与德国肿瘤疫苗领军企业BioNTech合作,利用基于mRNA药物开发平台联合研发新冠病毒疫苗。中国方面,中德两国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联合发表论文,解析了新冠病毒主要的蛋白酶晶体结构,为抑制剂的加速研发提供有益参考。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联合声明,将动员、协调和整合资金,为中英两国科学界疫情防控提供科技保障和决策建议。



 二、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指出,“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当前,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极大地影响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人类战胜疾病始终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在解决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消除贫困、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上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20世纪6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天花根除计划”、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到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面对重大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国科学家团结协作、联合攻克技术难题,积极寻求应对全球传染病疫情的最优方案,凸显了科技创新在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上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特殊时期,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彰显。因此,加强同世界各国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是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渐行渐远的重要突破口。世界各国应乘势而上,抓紧抓牢当前重大的创新机遇,全方位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科技创新的智慧与力量。

 作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早的国家,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与有关国家在新冠病毒溯源、检测、药物、疫苗等方面加强联合研究,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一是在多边场合提出中国主张,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的讲话中强调,“要有效开展联防联控”“要集各国之力,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等重要主张。二是实现了科学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中国政府第一时间与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参与了《国际卫生条例》突发事件委员会,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诊疗等技术性文件;建立了“全球冠状病毒组学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2019新冠状病毒信息库”等平台,为世界各国用户提供相关数据浏览、检索与下载服务。三是多渠道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疫情诊疗经验。组织中国医疗队赴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疫情严重国家或采用远程指导等方式介绍中国疫情诊疗方案,分享宝贵经验;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了“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经验。这一举措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四是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国专家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新冠肺炎疫情9个中长期重点研究方向和10个工作组;多家中国企业同有关国家企业开展疫苗的联合研发等。


 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统筹谋划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解决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途径,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全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形式,也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面对埃博拉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要始终着眼于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统筹谋划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主要包括,一是努力打造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创新合作网络。探索建立与有关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长效的科研合作机制,紧紧围绕国际社会发展需求,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研发领域进行重点资助,统筹利用国内国外科技力量,有效集聚国内国外创新资源。二是持续深化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科技人文交流。通过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长(短)期的学术互访、开展学术会议、举办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相关技术培训等多元化形式,加强与世界各国科学家、科研人员的合作与交流,分享先进的技术经验,增进双方理解与互信,实现文明交流互鉴。三是加强科技援外力度,为“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创新动力。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健康等领域的科技援助力度,建立与沿线国家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切实提高“一带一路”国家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上的应对能力,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构建。四是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治理政策对话交流,贡献中国智慧。积极推动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政策的对话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智库的交流与沟通,共享全球治理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杨修,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